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茧丝绸行业改革创新关键之年。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茧丝绸行业上下产业链之间的交流与对接,准确把握2015年丝绸内外贸市场复杂变化的新趋势,促进我国茧丝绸行业稳定发展,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于5月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
在本次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交流了各地茧丝绸生产情况,通报各地缫丝税制改革的进展,并研讨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蚕茧生产基本稳定
内销市场比重逐年增加
据国家茧丝办统计,2014年全国桑园面积1242.36万亩,同比减少1.32%;蚕种发种量1625.81万张,同比减少1.35%;蚕茧产量64.1万吨,同比减少0.31%;综合均价1806.49元/担,同比下降9.69%。从2000~2014年全国蚕茧产量情况看,虽然近三年略有下滑,但基本维持在64万吨左右。从传统主产区蚕茧生产情况看,2014年广西地区蚕茧产量较2010年增长了30.42%,连续四年保持稳步增长;四川增长了7.04%,云南增长了42.16%,但江苏下降31.7%,浙江下降20.15%。由此可见,受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蚕茧生产萎缩趋势较为明显,但是广西、云南蚕茧产量快速增长。从全国蚕茧收购价格看,2014年全国蚕茧收购均价1806.49元/担,较2010年上涨5.2%,较2000年838.16元/担上涨115.53%,14年时间内价格翻倍。目前蚕茧虽然价格较高,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之内。
同时,根据2015年1月~3月最新数据,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丝产量同比增长8.42%,绸缎同比下降0.17%,蚕丝被产量同比下降1.88%,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3%,利润同比增长14.19%,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5%,总体开局平稳。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表示,通过近几年来的行业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受国际国内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但客观地讲,丝绸行业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茧丝绸生产基础“基本稳”,全国每年蚕茧产量基本稳定在64~65万吨左右,生丝和绸缎产量稳定在14万吨和7亿米左右,丝绸原料供应基本充足,且稳居世界首位;工业经济效益“基本稳”,从2010年~2014年近五年来看,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行业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行业经济稳中向好;企业生产规模“基本稳”,这几年除个别地区有少数企业关停并转外,绝大部分地区企业仍然在保持正常生产,广西地区缫丝和织绸企业数量在稳步增加;内销市场“基本稳”,尽管外销市场受国际需求不足影响出现一定下滑,但丝绸内销市场比重在逐年增加,过去70%的丝绸产品靠出口,现在基本上是内外销各占半壁江山,内销市场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销市场的下降。
出口形势更趋严峻
缫丝税制改革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杨永元指出,对于丝绸行业而言,这几年受国际和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第一,主要产品产量下降。2014年,全国丝产量14.64万吨,较2010年下降13.64%,但近三年小幅增长;绢丝产量11307吨,较2010年下降79.47%;绸缎产量7.17亿米,较2010年下降7.45%;蚕丝被产量2474万条,较2010年增长24.95%。第二,行业增速放缓。2014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和利润增速分别较2010年回落21.57和54.84个百分点,可见行业经济增速在逐年放缓,其下行的风险和压力仍在不断加大。第三,外贸出口下滑。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31.38亿美元,同比2010年下降8.32%。2014年全行业出口金额已经创近四年来的新低,出口形势更趋严峻。由此可见,我国丝绸工业经济增速和外贸出口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也面临相同的境况,公司董事长周国建说:“公司将丝绸服装的生产与制造作为嘉欣丝绸的主业,然而综观嘉欣丝绸的业务历史数据发现,对外贸易中丝绸元素的影响力在不断削弱,真正意义上丝绸产品的占比在不断下降。目前,丝绸产品在公司国外贸易中的占比已不到50%。”同时,周国建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描绘的是整体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架,作为战略主要借鉴词汇,丝绸在此战略中融入性不够。他强调,广大丝绸企业应该深思如何使丝绸产业真正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
蚕茧产量大省区广西2014年桑园面积276万亩,同比增长3.76%;产茧量27.95万吨,同比增长3.14%,全区丝绸工业生产稳健增长。但广西茧丝绸协会会长兰树思表示,广西茧丝绸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蚕茧质量持续下降;缫丝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丝绸销售额下降,效益下滑。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广西约有70%左右丝绸企业经营亏损。
虽然行业发展面临种种困难,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地区缫丝税制改革成效显著。浙江省在2014年8月1日率先将以蚕茧为原料生产销售的生丝一般纳税人,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随后江西、江苏、广西等地区也实行了新的税制。通过这次税改,使缫丝企业吨丝税赋下降50%左右。企业购进农产品抵扣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而是按投入产出法计算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来计算,其进项扣除率调整为按产品适用税率17%计算。以浙江为例,每吨生丝的干茧单耗数量为3.15吨,新税制可使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从3.86%下降为0.82%,企业减负效应非常明显。
创新“互联网+丝绸”商业模式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综合国内和国际需求情况判断,预计2015年全国蚕茧、生丝产量基本与2014年持平,工业产值和效益有望保持5%~8%的幅度增长,外贸出口降幅逐步收窄,但上半年企业生产和运营压力仍然较大。因此,行业专家呼吁广大丝绸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行业和企业自身的问题。
首先,继续夯实生产基础。在蚕桑生产领域,要加大蚕桑新品种培育研究,大力推广新型实用省力化养蚕技术,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蚕水平;要继续整合行业资源,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江苏海安、广西宜州、四川宁南、云南陆良等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示范作用,力争在全国探索建立10个年产30万担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稳定国内蚕茧供应。
过去的实践证明,“公司+基地+农户”安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种模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企业投资建立蚕茧生产基地,与蚕农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并提供养蚕技术支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还采取“二次返利”方式鼓励蚕农生产,企业原料收购得到保障的同时,实现了企业与蚕农的双赢。
其次,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一方面是技术创新,要积极推进丝绸制造业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全面融合。另一方面是模式创新,要把现代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融入到传统生产之中,特别是在“互联网+丝绸”商业模式创新上。目前,达利、万事利、嘉欣丝绸、鑫缘等企业已取得明显成效,未来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再次,继续深挖内销市场潜力。要以高档丝绸标志为抓手,大力培育丝绸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力争以品牌优势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要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丝绸产品在内销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在丝绸服装的发展上,高档礼服、夏季女装、真丝混纺服装已经显露出好的苗头,但缺乏知名品牌企业的引领仍是行业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
最后,继续巩固拓展国际市场。企业要逐步改变过去主要依赖生丝、坯绸等原料性低价值产品出口的格局,不断提高丝绸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同时,要积极开拓新兴国家市场,采取自建或与外方合作等形式,建立一批境外展示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培育丝绸外贸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 广西河池:反季节桑果栽培成功
下一篇: 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在宜州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