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丝绸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浙江嘉兴,共同交流和探讨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每年春季召开的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议,我们已经连续召开多年,得到了行业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大家知道,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对于我们丝绸行业而言,这几年受国际和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但全行业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在今年3月份,我会联合各省市丝绸协会开展了行业春季调研,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江苏鑫缘等龙头企业仍然在加大投入,寻求综合开发新途径,但大部分的企业反映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这几年丝绸行业经济运行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行业基本面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下面我结合“十二五”以来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回顾和今年一季度行业最新数据,对丝绸行业基本面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并对今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展望,供大家参考。
一、“十二五”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蚕茧生产基本稳定
据国家茧丝办统计,2014年全国桑园面积1242.36万亩,同比2013年减少1.32%;蚕种发种量1625.81万张,同比2013年减少1.35%;蚕茧产量64.1万吨,同比2013年减少0.31%;综合均价1806.49元/担,同比2013年下降9.69%。
从2000-2014年全国蚕茧产量情况看:虽然近三年略有下滑,但基本维持在64万吨左右(见图一)。
从传统主产区蚕茧生产情况看:2014年,广西地区蚕茧产量较2010年增长了30.42 %,连续四年保持稳步增长;四川增长了7.04%,云南增长了42.16%,但江苏下降31.7%,浙江下降20.15%。由此可见,受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蚕茧生产萎缩趋势较为明显。(见表一)。
从各省市蚕茧产量占比情况看:广西蚕茧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4%,继续稳居龙头地位,四川、江苏、云南、浙江分别占12%、8%、7%、6%(见图一),位居第2-5位。
从全国蚕茧收购价格看:2014年全国蚕茧收购均价1806.49元/担,较2010年上涨5.2%,较2000年838.16元/担上涨115.53%,十四年时间内价格翻倍(见图三)。目前蚕茧虽然价格较高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之内。
(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主要产品产量下降
2014年,全国丝产量14.64万吨(国家统计局数据是17.3万吨,协会进行了修正),较2010年下降13.64%,但近三年小幅增长;绢丝产量11307吨,较2010年下降79.47%;绸缎产量7.17亿米,较2010年下降7.45%;蚕丝被产量2474万条,较2010年增长24.95%。
2、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81.2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6.79%,同比2010年下降33.6%;利润69.5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4.68%,同比2010年下降9.0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家统计局自2011年起上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起点标准,使得纳入统计的企业数量减少,造成主营业务和行业利润总额减少,但2011-2014年均实现了正增长。由于2014年主营业务和利润增速分别较2010年底回落21.57和54.84个百分点(见图五、图六),可见行业经济增速在逐年放缓,其下行的风险和压力仍在不断加大。
(三)外贸出口下滑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31.38亿美元,同比2010年下降8.32%。其中,丝类产品出口金额6.15亿美元,同比2010年下降5.33%;真丝绸缎出口金额9.08亿美元,同比2010年下降9.62%;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16.16亿美元,同比2010年下降2.59%。从图七可以看出,2014年全行业出口金额已经创近四年来的新低,出口形势更趋严峻。
从主要省市出口情况看,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四川等省市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较2010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9.34%、17.36%、12.73%、25.79%、23.75%,上海和四川降幅较大,仅有山东实现了6.44%的增长(见图九)。
从对主销市场出口情况看:2010-2014年国内真丝绸商品对传统主销市场出口金额整体下滑,对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香港出口金额较2010年下降幅度分别为22.1%、40.07%、15.6%、12.34%、8.61%,仅有巴基斯坦同比增长34.6%。其中,对美出口三连降,对印度市场出口已经连续四年下降,且平均降幅超过10%(见图十)。
以上是“十二五”茧丝绸行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根据2015年1-3月最新数据看: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丝产量同比增长8.42%,绸缎同比下降0.17%,蚕丝被产量同比下降1.88%,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3%,利润同比增长14.19%,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5%,总体开局平稳。
通过近四年来的行业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受国际国内宏观大环境的影响,我国丝绸工业经济增速和外贸出口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但客观地讲,丝绸行业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基本稳”:
一是茧丝绸生产基础“基本稳”,全国每年蚕茧产量基本稳定在64-65万吨左右,生丝和绸缎产量稳定在14万吨和7亿米左右,丝绸原料供应基本充足,且稳居世界首位。
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基本稳”。近五年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行业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行业经济稳中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三是企业生产规模“基本稳”。这几年除个别地区有少数企业关停并转外,绝大部分地区企业仍然在保持正常生产,没有出现大的破产关停潮现象,相反广西地区缫丝和织绸企业数量在稳步增加。
四是内销市场“基本稳”。尽管外销市场受国际需求不足影响出现一定下滑,这是整个大环境不好造成的,但丝绸内销市场比重在逐年增加,过去70%的丝绸产品靠出口,现在基本上是内外销各占半壁江山,内销市场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销市场的下降,否则丝绸产品销售会更加艰难。
五是行业发展环境“基本稳”。这几年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委先后出台多种政策支持丝绸行业发展,特别是国家茧丝办每年争取专项资金扶持丝绸企业进行生产技改、品牌营销、综合利用等,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上谈的是行业基本面情况,下面我想谈谈茧丝价格,这也是我们每个丝绸企业都非常关心的事情。事实上茧丝价格的波动,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直接影响,有其自身的价值规律,但价格最终体现的是整个行业基本面情况。从2010-2014年茧丝价格走势情况看,在2011年4月分别达到13.06万元/吨和40.29万元/吨的历史新高之后,均出现了快速回落(见图十一、十二),这也是价格理性回归的必然结果。截至2014年底,干茧和生丝价格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19.54%和8.44%。今年1-4月,茧丝价格仍然持续低迷。鉴于目前国内茧丝生产刚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仍然疲软,茧丝价格上涨缺乏新的催化剂。如果排除市场炒作因素,预计2015年茧丝价格难有大的上涨,总体仍将维持低位震荡走势,高品位生丝价格相对更加坚挺。所以,这几年茧丝价格也算基本稳定。
二、新常态下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已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可以说各种困难和挑战齐聚。综合国际和国内形势看,行业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进入2015年,全球经济依然并不平静,各种潜在风险相互交织: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贸易增长更为缓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十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二是能源和大宗商品持续走低,进而可能引发全球性通缩风险。三是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升值和加息,引起新兴国家的资金外流,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大。总的来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全球消费需求依然疲软,将直接制约对丝纺服装产品需求的增长。但欧美、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有固定群体长期消费丝绸产品,他们不会因为短时间的经济起伏改变传统消费习惯,这种刚性需求对维持丝绸产品出口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2、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今年中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向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较1-2月回落1.2个百分点。但就业形势、市场消费基本稳定。随着各种改革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二季度以后经济有望企稳,产业、区域和融资三大结构调整将成为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三驾马车”。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有利于丝绸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国内消费需求增速放缓,网络销售强势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分别放缓1.4个百分点。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但3月份服装零售额同比下降4.3%,增速与上年同期相差7.8个百分点,相比今年1-2月份低10.5个百分点。但网络零售保持强劲势头,一季度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9%,对社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拉动社零增长近2.9个百分点。建议丝绸企业要紧紧抓住电商市场发展机遇,积极探索传统营销与电商多元化发展方向,争取在国内市场有所作为。
4、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桑蚕生产基础薄弱,桑蚕生产较为分散,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优质蚕茧生产量在萎缩,直接制约高品质生丝及后道产品的生产;二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关键技术设备及功能性丝绸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直接阻碍了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四是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市场定价话语权。现在国内很多丝绸企业从事生丝和坯绸加工,但普遍利润不高,在丝绸家纺和服装等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领域开发不足,缺乏知名品牌的引领带动,加上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不强,产品定价往往受制于人。以上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将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将难以维持生存。
5、部分地区缫丝税制改革成效显著。据协会了解,浙江省在2014年8月1日率先将蚕茧为原料生产销售的生丝一般纳税人,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随后江西、江苏、广西等省市也实行了新的税制(见表二)。通过这次税改,使缫丝企业吨丝税赋下降50%左右。企业购进农产品抵扣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而是按投入产出法计算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来计算,其进项扣除率调整为按产品适用税率17%计算。
以浙江为例,每吨生丝的干茧单耗数量为3.15吨,新税制可使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从3.86%下降为0.82%,企业减负效应非常明显。另外,这次减税也将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观念,以前企业购买原材料,不论质量好坏凭发票金额报销。现在要看产出报销,质量差的原料就会影响出丝率,这就会引导缫丝企业买好茧出好丝。像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采用优质蚕茧生产6A级生丝,可享受更低的税率,减少税费支出更加明显。在这里我们希望还没有实施税改的地区,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向当地税务部门积极反映情况,争取早日得到全面推行,切实减轻缫丝企业负担。
三、2015年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及有关意见
1、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综合国内和国际需求情况判断,预计2015年全国蚕茧、生丝产量基本与2014年持平,工业产值和效益有望保持5-8%的幅度增长,外贸出口降幅逐步收窄,但上半年企业生产和运营压力仍然较大。
2、关于行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今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创新之年,也是行业谋划 “十三五”发展战略方向承上启下之年。面对今年行业发展的复杂外部形势,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行业和企业自身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是继续夯实生产基础。在蚕桑生产领域,要加大蚕桑新品种培育研究,大力推广新型实用省力化养蚕技术,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蚕水平;要继续整合行业资源,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江苏海安、广西宜州、四川宁南、云南陆良等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示范作用,力争在全国探索建立十个年产30万担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稳定国内蚕茧供应。
过去的实践证明,“公司+基地+农户”安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种模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企业投资建立蚕茧生产基地,与蚕农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并提供养蚕技术支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像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还采取“二次返利”方式鼓励蚕农生产,企业原料收购得到保障的同时,实现了企业与蚕农的“双赢”。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不应该把企业效益和蚕农的利益捆绑起来。但我们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流,否则就会一盘散沙,对整个行业也是一种破坏。这种成功模式应当是今后蚕茧生产重点发展的方向,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积极推广。
另外,在工业生产领域,要继续坚持质量为本,向质量和管理要效益,强化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自身软实力,逐步实现由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继续坚持创新驱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 、“智能制造”、“工业4.0”时代的快速发展,对行业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技术创新,要积极推进丝绸制造业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全面融合,加大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探索以“机器换人”来化解行业劳动力密集、用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模式创新,要把现代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融入到传统生产之中,特别是在“互联网+丝绸”商业模式创新上,目前达利、万事利、嘉欣丝绸、鑫缘等企业已取得明显成效,未来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此外,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创新机制,着力塑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使之成为驱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三是继续深挖内销市场潜力。一方面,要以高档丝绸标志为抓手,大力培育丝绸自主品牌,完善品牌培育机制,营造品牌企业发展良好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力争以品牌优势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拓展丝绸新的消费领域,重点加强丝绸服装产品的开发,以差异化、个性化产品替代同质化竞争,不断提升丝绸产品在内销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在丝绸服装的发展上,高档礼服、夏季女装、丝混纺服装已经显露出好的苗头,但缺乏知名品牌企业的引领仍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如果我们丝绸行业在家纺、丝针织、高档礼服、丝绸女装、混纺产品、礼品等方面都有较知名的品牌和生产销售规模,形成五足鼎立或者六足鼎立格局,丝绸内销市场的发展才能真正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是继续巩固拓展国际市场。企业要采取主动“走出去”战略,通过参与跨国研发设计、品牌渠道和原料及加工基地建设,以及技术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快培育和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步改变过去主要依赖生丝、坯绸等原料性低价值产品出口的格局,不断提高丝绸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有效稳定传统丝绸国际市场份额。同时,要积极开拓新兴国家市场,采取自建或与外方合作等形式,建立一批境外展示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培育国内丝绸外贸新的增长点。
以上是我们协会对行业发展形势的一个初步判断,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上一篇: 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在宜州市召开
下一篇: 广西全自动喂蚕机投产运行